索引号 | 001008003015021/2025-00022 | ||
组配分类 | 计划总结 | 发布机构 | 温州市商务局 |
成文日期 | 2025-07-02 | 公开方式 | 主动公开 |
温州市商务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| ||||
|
||||
一、上半年全市商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,全市商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锚定“全省第三极”战略定位和“双万”城市攻坚目标,认真实施“强城行动”,全力开展“十大攻坚”,持续优化温暖营商环境,以务实举措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。 1-5月全市社零增速6.1%,居全省第3,限上批发、零售、住宿、餐饮业销售(营业)额分别增长10.8%、17.9%、7.8%、16.4%,分居全省第6、第4、第3、第3。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214.1亿元,同比增长8.5%;其中,出口1042.4亿元,同比增长12.9%,进口171.7亿元,同比下降12.2%。进出口、出口、进口增速分居全省第5、第5、第10。 (一)聚焦消费提振,点燃内需新引擎。一是加快培育消费主体。持续开展“千企培优”行动,推进企业工贸分离、开拓连锁业务,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74家。持续实施“百项百亿”“千亿贸易回归”两大工程,累计招引重点商贸项目143个。1-5月实现贸易回归额400亿元,拉动限上批发业增长8.7个百分点。二是积极培育消费品牌。加大国内外知名品牌引育力度,新引进山姆、麦德龙等首发首店项目40个。制定老字号创新发展行动方案,搭建老字号数智平台,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营销模式,累计创成老字号企业116家;深挖“瓯菜”文化底蕴,举办世界瓯菜万人宴、“鲜味温州”餐饮消费欢乐季等活动,新增黑珍珠餐厅2家,“味美浙江”地标美食7项。三是加速落地消费政策。平稳推进以旧换新工作,开展商家扩面,线下门店参与数达4162家。加大宣传力度,组建重点行业协会促消费联盟,组织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40余场。截至6月27日,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使用18.1亿元,居全省第3,直接带动消费超150亿元。出台限上商贸企业奖励、企业连锁发展补助、餐饮企业认证奖励、市区商贸业稳增长激励等重点措施。四是持续丰富消费场景。坚持商文旅体多部门协同、市县乡各层级联动,以“2025年四季欢乐购”为主线,开展外贸优品温心购、乐享消费节等重点促消费活动超230场。推动餐饮、酒店、零售行业300余个商家参与“票根欢乐购”活动。举办中国(温州)国际眼镜展、国际五金智能锁具展览会等展会17场,温州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。五是加力提升电商动能。深化电子商务“一县一带”战略,推动“平台+产业”双向赋能,累计培育省级直播电商基地5家,带动中小微企业触网超2000家。加快产业带电商选品中心建设,全国规模最大的1688选品中心正式启用,永嘉惠利玛、瓯海瓯商共创、平阳个护电器3个项目入选全省电商高质量发展项目,数量居全省第1。1-5月全市限上(批零)单位网络零售额达158.6亿元,同比增长32.9%。六是着力建设消费平台。按照“一核四轴多商圈”城市商业网点布局,结合城市有机更新,助力双井坊、寺前街等传统街巷改造提升,全力推进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建设。制定温州市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方案,加速欧翔汽车园、瓯捷温州西部车城等9个融合型汽车商贸园建设。深入推进“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”创建工作,全市135个生活圈已制定实施“一圈一策”方案,覆盖主要商业网点数量超1.8万个,带动就业超15万人,服务社区居民超240万人。七是完善商贸流通体系。成功入围2025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,将获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。制定实施方案,确定优化商贸流通发展格局、健全生活必需品流通体系等7方面29项重点任务,梳理形成首批50个储备试点项目清单。推进43个县域商贸项目建设,加快补齐县域商业体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。 (二)聚焦外贸提质,激活增长新动能。一是释放外贸主体活力。1-5月全市净增外贸实绩企业941家,累计培育出口超亿元企业186家。支持企业强化品牌建设,新获评省级出口名牌37个,新评选市级出口名牌40个。二是开拓多元国际市场。实施“百团千企出海拓市场增订单”行动,优选85场国际性展会制定出台2025年市级重点展会目录。1-5月累计组织1900余家次外经贸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活动140余场,收获意向订单18亿美元。其中第137届广交会,我市共909家次企业参展,获得1623个展位,企业数、展位数均创历史新高。三是推进新型业态发展。制定市场采购贸易试点2.0版方案,推出市场采购贷业务,在主体培育、平台建设、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。1-5月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60.7亿元,同比增长28.8%。深化实施“一县一园”发展计划,3个项目获省级跨境电商专项激励。新增3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区、5个省级跨境电商出口名牌、5家海外仓,落地戈尔德贸易港汽配选品中心,1-5月跨境电商出口114.1亿元,同比增长11.5%。苍南二手车出口服务站实现定期上牌业务,洞头二手车出口服务站取得二手车出口资质,1-5月二手车出口约1万辆。四是构建多元进口体系。跟踪推动广垦集团乳胶进口平台、万华不锈钢集团太阳能硅片边角料进口、印尼高冰镍进口等重大进口项目。指导浙江瓯芯申报中央进口贴息。积极组织20余家企业参加海南消博会、中东欧博览会等重点进口展会。五是推动服贸提质升级。制定《2025年服务贸易重点工作任务清单》,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培训,进一步规范企业服务贸易数据填报。奥光动漫、鸿鑫雕塑获评2025-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,温州知识产权涉外服务中心、汽摩配之窗、眼健康数智科技基地等3个项目获评2025年浙江省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。 (三)聚焦开放提能,打造发展新格局。一是增强开放平台核心竞争力。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综试区“直播+平台+跨境电商”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机制,永嘉教玩具产业园成功入选首批省级跨境电商直播基地;鹿城入选省健全“直播+平台+跨境电商”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机制改革模式基层联系点。创新“跨境电商+国企平台”模式,落地“跨境通”综合服务平台。温州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“离境即退税”模式获全国推广。全力支持温州综保区高质量发展,推动加工贸易、商贸物流、跨境电商等业务开展,灵稳、祁翰、优天等一批企业落地投产。截至6月20日,温州综保区进出口总值达32.8亿元,同比增长7.3%,保税研发业务实现首单突破。持续激发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发展潜力,积极推进聚氨酯材料MDI、液化天然气LNG等业务常态化运营,推荐崇愫西班牙火腿加工厂、瑞爵西班牙火腿加工厂、全球商品贸易港配套保税仓等3个项目申报进口高质量发展项目。二是增强开发区(园区)内在驱动力。密切对接商务部和省商务厅,跟踪推进乐清开发区申创国家级经开区工作。温州保税物流中心(B型)完成首批大宗商品保税进口业务,青山1.1亿元的进口镍铁顺利通关入库。1-5月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货物贸易出口额641.5亿元,同比增长12.4%,占全市比重达61.5%;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1.6亿美元,占全市比重达79%。三是增强开放通道辐射带动力。持续推进乐清中欧班列场站建设,1-5月中欧班列实现到发49.3列,服务企业683家,货值1.5亿美元。成功开辟5条TIR卡航线路,完成“TIR+市场采购”全省首单,《瑞安构建全省首个“即发直达”国际公路物流体系》入选全省开放环境“三最”改革典型案例。四是增强对外合作重要影响力。发挥海外投资和贸易咨询服务中心优势,联合律所、银行等专业机构力量,推进企业“出海服务一件事”改革。围绕“丝路护航”主题,举办柬埔寨、迪拜等国别投资服务对接专场活动7场。普及宣传新版对外投资、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统计调查制度,引导企业合规出海。1-5月全市对外投资备案项目26个,中方投资备案金额6953.7万美元。 (四)聚焦党建提优,营造商贸新环境。一是筑牢坚实政治根基。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,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一体推进“学查改促”,以上率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办法,积极落实违规吃喝和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专项整治。以大力弘扬“六干”精神引领机关效能建设,建立党组书记、机关党委书记、党支部书记“三级书记”领办项目清单和党支部“先锋攻坚”项目清单,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。二是深化商务政务服务。出台《优化商务审批服务八条措施》,上半年共办理审批事项167件。开放服务专区9次列入领导考察点位,全国政协副主席蒋作君专题调研听取开放专区亮点工作。开展“境外投资业务指导培训交流会”等增值服务活动10余场,市县联动解决企业问题230余个。三是强化贸易救济工作。成立全球温商华侨法务中心,开展23场涉外法律服务活动,服务企业3000人次。举办温州市“浙”里有“援”外经贸法律服务16周年系列活动,聚焦国际经贸摩擦应对、外贸订单签订及履约等内容,为400多家企业提供法律意见和指导。四是营造放心消费环境。每月对大型商超、餐饮企业、加油站等开展安全生产指导。加速温州市单用途预付卡信息监管平台建设,衔接省平台落地温州。持续推进“平急两用”生活必需品城郊大仓建设工作,累计培育生活必需品重点保供企业38家。五是规范再生资源回收。推进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,全市4个项目启动建设,4个项目谋划建设,预计新增分拣中心9万平方米。印发《2025年度温州市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》,引导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完善便民收车流程。 二、下半年全市商务工作思路 目前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整体向稳向好,但仍面临如汽车消费支撑不足、住餐消费降级明显;关税政策反复调整、传统产业外迁加剧;开放平台优势发挥不足等制约因素。下半年,全市商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决策部署,全力以赴扩内需促消费、稳外贸促开放、优环境育主体,推动商务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,为全市冲刺“双万”城市,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三极注入新的强劲动能。其中: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200亿元,同比增长5%(高线5.5%)。力争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6%以上。力争货物贸易进出口、出口全年同比增长5%以上,出口占全国出口份额稳定在1%。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。 围绕上述目标,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: (一)坚持协同发力,推动消费提质增效。一是把握节奏,平稳推进以旧换新。科学调整商务领域以旧换新品类,动态监测研判资金使用情况。通过限额投放、灵活调控线上平台销售等措施,保障国家政策顺利实施至年底。严格落实汽车以旧换新资金兑付时限要求,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。针对家电、3C产品、家居等品类,增加资金预拨频次,缓解经销商垫资压力。二是持续培优消费市场主体。推进工贸分离,做好企业“下转上”培育和纳统指导,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800家以上。推进商贸项目招引“千亿工程”,打造温州商品供应链云总部园、恩沛供应链商品交割库等贸易总部园,全年实现贸易回归额1500亿元。加速新一轮首发首店扶持政策贯宣,全年新增各类首发首店项目100个以上。推动老字号企业拓展市场,持续开展老字号五进和嘉年华活动。积极推动打造美食特色街区,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温州特色的名店名菜名厨。三是全面拓展多元消费场景。开展市级著名商业街评选活动,推动传统老街改造提升。持续开展暑期来消费、金秋购物节、跨年消费季等主题活动,推动特色商圈街区、大型综合体开展折扣满减、工厂店惠购等活动,全年举办各类促销活动400场以上。结合温州产业和消费市场发展方向,全年举办各类展会40场以上。商文旅体联动,大力发展月光经济、演艺经济、赛事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。四是加快推进电商发展步伐。依托省级直播电商基地,加强直播电商主体引育,完善平台、MCN机构、主播等直播产业链。建立全市新电商品牌资源库,加快推动温州电商产品由“白牌”向“黑标”转化。全年开展各类服务对接活动50场次以上,各类平台新增产业带企业1000家以上。力争1家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升级成国家电商示范基地。五是不断优化放心消费生态。加强商贸领域安全生产管理,做好成品油零售行业监管。加强单用途预付卡监管,推动温州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智治平台建设和运营。完善生活必需品联保联供机制,加速构建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网络,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数量充足、品种丰富、质量放心、价格稳定。六是深入推进商业体系建设。创新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,制定试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,遴选出一批“符合支持方向、补齐流通短板、具备引领性和创新性”的试点项目,全周期跟进“对接、开工、建设、竣工、营运”等环节,力争今年底首笔专项资金拨付率超50%,有效发挥中央资金撬动作用。推动社区商业进一步改造提升,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主城区全覆盖。力争新增1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省级试点,1个全国县域商业“领跑县”。 (二)坚持“稳拓调优”,推动外贸质升量稳。一是做好多元市场开拓。充分发挥展会拓市场作用,开展“百团千企”拓市场增订单行动,千方百计稳住传统市场,开拓“一带一路”沿线、RCEP、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。做好第138届广交会展位分配、组展参展、展位管理工作。全年组织3000余家次外贸企业,赴境内外参加展会超300场,收获订单超30亿美元。二是加强外贸主体培育。建立全市外贸主体培育库,实施分类指导,全年净增外贸实绩企业超1000家,年出口额超1亿元龙头企业累计达580家。推动企业加强技术提升与品牌出海,累计培育浙江出口名牌105个。三是紧盯外贸新增长点。加速打造二手车出口平台,强化车辆上牌、查验、运输等配套服务。充分发挥霍尔果斯前置仓展示、仓储功能,扩展东欧、中东等二手车出口市场,全年力争二手车出口超2万辆,出口额超30亿元。深入实施温州(鹿城)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.0版方案,全年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超150亿元。四是扩大进口贸易规模。引进有实际保税需求的进口企业落地综保区,做大做强综保区特色进口业务。推动省国贸集团农产品大宗进口和华港LNG码头开放等重点项目落地。深度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,高质量办好温州进口展。五是优化贸易发展结构。制定重点企业服务清单,加强服务贸易企业入库纳统。发挥国家特色服务(中医药)出口基地平台优势,推动温州为侨服务医疗基地、泰国中医继续教育学院等中医药特色项目高质量发展。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家级、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评选。 (三)坚持纵深推进,推动开放能级跃升。一是推动开放平台提能升级。深化“直播+平台+跨境电商”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机制建设和跨境电商产业园区“小切口、大撬动”改革,进一步优化服务生态、推进监管创新、健全主体培育,力争温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在商务部综合评估中获评“成效较好”档次及以上,全年跨境电商出口力争增长30%。加快推动综保区内项目投产,以大宗贸易为核心快速提升业务规模,大力开展保税研发(维修)等业务,力争排名跻身全国前80。清单化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,运营好温州全球商品贸易港,强化政策刚性兑现,调动进口主体积极性。二是推动开发区(园区)进等升位。充分发挥市级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力争我市开发区(园区)在全省综合考核排名中实现进等升位,争取2家省级开发区进入30强。持续与国家有关部委做好对接,推动乐清经济开发区申报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三是推动开放通道畅联畅通。以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为抓手,稳步推动中欧班列发运,积极主动对接争取更多线条计划支持,全年力争实现中欧班列到发量超80列。持续招引大型货代,推动本土货代企业做大做强,鼓励大型货代企业在温州口岸组货出运。完善海铁联运工作机制,探索扩大海铁联运向内地延伸版图。加速落地东南地区首个TIR集结中心,开辟更多国际线路,完善物流仓储配套,创新“智慧监管”场景,做大做强TIR卡航业务。四是推动对外合作有序开展。对接更多海外优质投资资源,做好国别投资指引,建立有效的风险提示和应对机制,确保企业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安全有序。实施民营跨国公司培育“丝路领航”行动,建立跨国公司培育库,累计培育省级民营跨国公司“领航企业”5家。推进哈萨克斯坦境外经贸合作区拟建进程,力争推动柬埔寨博格经济特区产业园获评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。 (四)坚持守正创新,推动治理水平提升。一是进一步强化党建领航。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,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。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行动,提高书记领办项目清单和党支部“先锋攻坚”项目清单成效,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。扎实推进清廉机关建设,紧抓党风廉政不放松,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、管理和监督。二是进一步优化为企服务。持续做好商务政务服务,创新为企服务举措。深化开放增值服务,举办系列活动,切实解决企业难题。健全贸易救济工作机制,防范国际投资合作风险,妥善处置境外突发事件。三是进一步严格行业监管。强化内外贸监测预警,强化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体系建设。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督查,加强成品油零售经营、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、再生资源、单用途卡、二手车、拍卖等行业监管工作,探索构筑市、县联动的行业监管机制,确保商贸行业规范有序。 |
||||